瞄准厘清中国西南地区文明化进程 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成立-中新网
中新网成都11月18日电 (记者 贺劭清)“今天的考古学家,是在人文科学和传统的硬科学的交汇处工作。面临着无数可能,也面临着无数挑战。机会是我们有可能会知道的越来越多,挑战则是,我们有可能难以摸到‘历史的大象’。”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主任吕红亮18日在成都表示,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成立后,将从总体上厘清中国西南地区的文明化进程等前沿问题。
当日,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成立仪式暨考古科学新进展学术论坛在成都举行。该中心由考古测年实验室、分子考古实验室、考古材料与文物保护实验室、地学考古实验室以及囊括海内外超过一万件/套样本的考古资源库组成。
吕红亮介绍,1982年,四川大学童恩正与哈佛大学张光直曾计划在四川大学设立碳14实验室、动植物考古、地质考古等考古实验室,但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40年过去,全世界的考古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卫星成像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分析,越来越多的跨学科成就使考古学更为迷人,“考古科学”似乎成了一个不再被争论的术语。
“今天中国几乎每一个主动发掘的考古遗址都用上了程度不等的科技手段,这些都显示了考古学和其他科学之间的衔接越来越流畅,考古科学正处于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最前沿。”吕红亮表示,当前考古学开始探索越来越宏大的主题,因为每一次技术革新,每一种动植物的驯化,每一波的人口迁移,都决定了人类今天所处的现代世界。
当日仪式上,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介绍了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的建设方案以及三大主攻方向,其中包括从整体上厘清中国西南地区的文明化进程。
中国西南地区占了中国四分之一的区域,学界对该区域如何从漫长的狩猎采集时代融入中国早期文明的进程尚不清楚,但三星堆、滇文化为代表的青铜文明的横空出世,刷新了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多样性的认识。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拟聚焦“新石器时代化”、青铜时代政治体系、早期铁器时代的族群关系(西南夷考古)三大科学问题,选取一批典型遗址开展精细发掘。
褚良银透露,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将以高精度碳十四测年建立绝对年代框架,加强历史文献与神话传说的再考订及其与考古材料的整合,运用前沿材料科学技术追踪技术与物品流通,以高灵敏古DNA捕获技术探索区域内外人群迁移与融合,全方位重建万年来的环境变化与生业模式,以期廓清中国西南在不同时期与河西走廊、中原、东南亚、南亚、欧亚草原的文化互动关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