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logo

 

范佳楠的照片

范佳楠

院系机构:考古文博学院
研究领域:汉唐宋元考古、陶瓷考古、海上丝绸之路

系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系

职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考古学学硕、文博专硕)

610065,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研究方向:汉唐宋元考古、陶瓷考古、海上丝绸之路;

主讲课程:中国古代陶瓷、世界博物馆概览、博物馆实践、国外考古概论等

一、教育背景

2006.9~2010.6就读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2008.8~2009.1赴韩国釜山大学考古学系交换留学。

2010.9~2013.6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师从齐东方教授,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2013.9~2018.6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师从齐东方教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2016.3~2017.6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资助赴日本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研究科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合作导师为日本中国考古学会前会长大贯静夫教授和日本贸易陶瓷研究会负责人堀内秀树准教授。

2018.7至今就职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二、学术论文及译文(按出版时间排序)

Li, H., Gong, Y., Cui, J., Cai, Y., Cai, Q., Jiang, Z., Zhou, Z., and Fan, J.,Imports or imitations?: Scientific and typ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bronze artefacts at the Moutuo Archaeological Site, Sichuan, China, Archaeometry 2021(63):975-990 (A&HCI, SCI)

Fan Jianan, Li Haichao, On-demand Maritime Trade: A Case Study on the Loading of Cargo and the Packaged Goods of the Sinan Shipwreck, Journal of Maritime Archaeology 2021(16):163-186 (A&HCI)

Fan Jianan, Li Haichao, A study on the departure port of the Sinan shipwreck—A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Chinese ceramic cargo,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2020(23) (A&HCI)

Li Haichao, Fan Jianan, Bronze production in the Ancient Chengdu Plains: A diachronic metallurgical perspective on a separate cultural region, Journal of Culture Heritage 2020(43) (A&HCI)

Li Haichao, Fan Jianan, Copperalloy production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E) of the Shu state: a metallurgical study on copper alloy objects of the Baishoulu cemetery in Chengdu, China , Heritage Science 2020(67) (A&HCI)

范佳楠《新安沉船与14世纪的中日海上贸易》,《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年第10期。

范佳楠、吕红亮《2018年斯里兰卡曼泰港遗址调查收获与侧记》,《中国文物报》2019年4月19日第7版。

范佳楠、吕红亮《再现海上丝绸之路千年繁华——曼泰港遗址中斯联合考古调查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17日第8版。

范佳楠《群金荟萃——观“金色记忆:中国出土14世纪以前金器”展》,《典藏・古美术》(台湾)2018年第11期。

范佳楠《新安沈船発見陶磁器の積載港と流通経路》,《中近世陶磁器の考古学》第9卷,東京:雄山閣,2018年9月。

秦大树、范佳楠《元代中国瓷器的外销特点与新安沉船相关问题》,《美术资料》第92号,2017年12月,首尔: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齐东方、[意]葛嶷主编《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参编,撰写约1万字)

范佳楠《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新安沉船所发现的遗物——韩国新安沉船发掘40周年特别纪念展”评介》,《陶瓷考古通讯》2016年2期,总第8期,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2017年1月。

范佳楠《观日本町田市立博物馆“中国陶瓷之美”展》,《陶瓷考古通讯》2016年2期,总第8期,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2017年1月。

范佳楠《南北朝墓葬所见铜礼佛用具》,《故宫博物院院刊》2017年第1期。(CSSCI)

范佳楠《读<马可·波罗行纪>上都城札记》,《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十一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

Fan Jianan& Li Haichao, Treasures of Prince Liangzhuang, Current World Archaeology, 71,2015 June, London.

范佳楠《曾国墓地与杨氏土司墓地: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进校园讲谈会北大首站纪实》,《典藏古美术》vol.14,台湾台北,2015年5月。

范佳楠《国际汉学讲座纪要:老铁尔梅兹城的考古发现》,《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8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日]山口博之著、范佳楠译《执行坂窑址——生产刻划中国吉祥图案陶罐的日本陶窑》《南方民族考古》(第十九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年5月。

[日]山本尧著、范佳楠译《论淅川楚墓铜器群的传世与其历史背景》,《三代考古》(七),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11月。

[韩]车美永(范佳楠译)《海洋出水有机质文物的保护——以木材和古物为例》,《水下考古研究》(第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

[日]汤泽丈著、范佳楠译《日本江户遗址的调查、发掘和研究——以各时期出土陶瓷资料的介绍为中心》,《陶瓷考古通讯》,2016年1期,总第7期,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2016年1月。

[韩]任真娥著、范佳楠译《“朝鲜青花,沁染之蓝”展览简介》,《陶瓷考古通讯》2014年2期,总第4期,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2014年12月。

[韩]金孝允著、范佳楠译《泰安竹岛青瓷三足香炉的修复》,《第三届中韩水下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2014年10月。

[韩]韩盛旭著,[韩]高美京、范佳楠译《龙云里63号、沙堂里43号高丽青瓷窑址发掘调查简报》,《陶瓷考古通讯》2014年1期,总第3期,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2014年6月。

[韩]权赫周著,范佳楠、[韩]高美京译《韩国高敞龙溪里初期青瓷窑址的发掘成果及相关问题》,《陶瓷考古通讯》2014年1期,总第3期,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2014年6月。

[韩]朴正敏著,[韩]高美京、范佳楠译《北朝鲜瓷窑考古述介》,《陶瓷考古通讯》2013年2期,总第2期,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2013年12月。

三、主持科研项目

9-14世纪环中国海沉船出水陶瓷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19年3月立项

元代东北亚海域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5批面上资助,2019年5月立项

元代东北亚海域沉船研究,四川大学专职博士后研发基金,2019年7月立项

四、主要田野经历

2019.11~2019.12斯里兰卡曼泰港遗址中斯联合考古发掘

2019.9~2019.10四川凉山州会理窑址试掘

2018.12斯里兰卡曼泰港遗址中斯联合考古调查

2018.10~2018.11四川凉山州会理窑址调查

2016.8~2016.9日本东京大学考古学研究室本科田野考古实习项目,北海道常吕大岛半地穴聚落遗址(擦纹文化)发掘

2012.6~2012.8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波兰华沙大学考古学院合作发掘项目,波兰北部马祖里省lezany遗址(早期青铜时代)发掘

2010.9~2012.8在社科院考古所隋唐洛阳城队参加洛阳春都路汉墓发掘资料整理

2009.3~2009.6广州西村变电站南朝墓发掘

2009.1~2009.2南昌新建县罗家山商周遗址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