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logo

宁夏盐池张家场古城环境考古新进展 | 讲座通讯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24日,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主办“考古科学论坛”第6场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中国藏学研究所一楼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德成主讲《宁夏盐池张家场古城环境考古新进展》,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原海兵副教授主持。

张家场古城遗址位于盐池县西北花马池镇张记场村西,西南距明长城二道边城墙约3公里,东北至北大池盐湖约6公里。地处毛乌素沙地西南缘,是目前所知为数不多保存较好的汉代古城。

刘德成研究团队从2021年开始对张家场古城遗址开展环境考古调查与研究,其首先介绍了遗址的环境背景、古水文和现代水系等野外调查工作,对遗址及周边的第四纪地层,特别是全新世晚期以来的地层、地貌发育情况进行了详细阐释。



通过对古城遗址分布范围及周边湿地、沙漠、裸地、水系、古河道等相关地理要素进行解译,获取了该区域数字化高程数据,通过地形分析建立数字化三维地质模型,重建了张家场古城遗址古环境。并通过对古城探方土层及附近堆积风成沙的粒度分析,表明在古城遗址土层内发育了一层洪冲积层,由此揭示出古城曾受洪水侵扰。



张家场古城大致在两汉之后废弃,其可能表明古城使用期间对环境造成破坏或加剧环境退化,导致环境承载力不足以致此地不再宜居,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为解决此问题,该团队依据科技支撑,创造性的构建了该古城汉代时地下水储量模型,并采用地下水模拟技术重现了古城两汉时期人为活动对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影响过程。研究表明,古城居民抽取城中井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下降幅度与取水量密切相关,井水供给量应是制约古城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同时,古人生活污水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会引起地下水氮、磷等化学元素严重超标。通过对古城居民日常生活的用水模拟可知,在不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护的情况下,人类生产生活确实对古城水质产生影响,地下水污染可能是古城在汉代后废弃的重要因素。



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贺可洋副研究员进行了综合评议,他指出该环境考古研究案例非常细致且全面,环境考古的核心是探讨人地关系,包括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人对环境的适应以及能动性改变。该研究基于汉代古城案例,阐述了洪水对古城位置变迁的影响以及人为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等情况,证据详实、论证充分,其思考路径有别于一般的环境考古研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极具启发性。此外,参会师生就地下水模拟、地下水污染等问题讲座中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