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logo

四川大学文物保护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四川彭山大坟包墓地出土东汉鎏金盖弓帽的科技分析最新成果

发布日期:

近日,四川大学文物保护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Gilt-Bronze Chariot Parasol Component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Excavated from the Dafenbao Cemetery, Pengshan, Sichuan, China》。文章第一作者为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研究生梁晨曦,通讯作者为李玉牛教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万涛副研究员和西藏民族大学余小洪副教授为本文共同作者。

大坟包墓地位于中国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街道,该墓地发现了大量战国至东汉时期墓葬。大坟包墓地墓葬时代延续长、随葬品组合变化丰富,体现出了巴蜀地区文明向中华文明统一的进程,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

盖弓帽(图一)用于车盖末端,起到固定车盖的作用。国内考古发现最早的车的考古学证据是商代晚期独辀车,但并未发现车盖痕迹,最早的车盖发现于西周。车盖一般为伞式或蓬式,伞式车盖与现代使用雨伞结构相似,由数量不同的伞弓将伞布撑起,伞弓称为盖弓,伞布称为盖帷。盖弓中部和尾部通常有小孔,以备穿绳索将各条盖弓串联起来,其上再蒙盖帷。

图一 盖弓帽位置与发展历程

研究团队通过使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树种分析等研究方法,推测了大坟包墓地出土盖弓帽的使用方式,并通过作图模拟,以直观的方式将东汉时期盖弓帽的一种固定方式进行了展示(图二)。通过ART-FTIR对盖弓帽上绳索进行纤维分析,初步推测大坟包墓地11件盖弓帽上所缠绕绳索为棉线。通过树种分析,对盖弓帽内残留木质进行鉴定,证实盖弓为竹子所制,由于竹弓一般用于伞式车盖,又由竹制盖弓推测车舆所装为伞式车盖。

图二 盖弓帽使用方式复原

该文为大坟包墓地东汉时期盖弓帽的实用性与功能性展开了探讨,特别是通过三维超景深显微镜与ATR-FTIR分析,首次对我国东汉时期盖弓帽的固定方式与固定材料进行了复原。同时,证实了该墓地鎏金工艺为水银熔金的火法鎏金工艺,且鎏金工艺伴随着“压光”工艺的存在,为东汉时期车马器的使用及鎏金工艺的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撰稿:梁晨曦
       审核:李玉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