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logo
Archaeol Anthrop Sci|南中国亚热带地区橡子的选择性强化利用

Archaeol Anthrop Sci|南中国亚热带地区橡子的选择性强化利用

近期,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与暨南大学、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在国际知名人类学与考古学期刊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发表广东省佛山市古椰遗址出土柯属(Lithocarpus)植物强化利用的最新成果,揭示了史前不同地域先民利用橡子种类的差异。考古科学中心马永超助理研究员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暨南大学李昭讲师为论文第一作者,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岩研究馆员、兰州大学杨晓燕教授等为论文共同...

Science | 考古科学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发表古基因组研究成果:揭示青藏高原“幽灵祖先”与南亚语系族群的遗传起源

Science | 考古科学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发表古基因组研究成果:揭示青藏高原“幽灵祖先”与南亚语系族群的遗传起源

近日,我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等合作,系统研究了云南省17个遗址127例距今7100年以来的古人类基因组。该研究填补了该区域史前人群遗传数据的空白,首次从遗传学视角精准识别出青藏高原“幽灵祖先”成分,揭示出南亚语系人群遗传起源及云南作为多元人群交流枢纽的关键作用。相关成果以题为“Prehistoric genomes from Yunnan reveal ancestry related to Tibetans and Austroasiatic speakers”于...

J. Archaeol. Sci.: Rep.|青藏高原腹地曲贡遗址植硅体分析最新成果

J. Archaeol. Sci.: Rep.|青藏高原腹地曲贡遗址植硅体分析最新成果

近期,考古科学中心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在国际考古学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发表了曲贡遗址植硅体分析最新成果,探究了距今3400年前后青藏高原腹地粟和黍本地种植的可能性。考古文博学院硕士研究生憨昱彤和考古科学中心徐海伦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考古科学中心马永超助理研究员和吕红亮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共同作者包括考古学科中心陈心舟助理研究员、宋吉香副教授、西藏自治区文...

J. Archaeol. Sci.: Rep.|青藏高原马家窑文化与宗日文化陶器生产与交换研究

J. Archaeol. Sci.: Rep.|青藏高原马家窑文化与宗日文化陶器生产与交换研究

近日,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在国际考古学期刊 Journal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 发 表 题 为 Interreg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jiayaoculture and the Zongri culture o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New evidence from the potteryproduction and exchange(青藏高原东北缘马家窑文化与宗日文化的跨区域互动:陶器生产与交换的新证据)的论文。第一作者为考古科学中心博士...

Antiquity | 人骨同位素研究为重构丝绸之路绿洲人群互动网络提供新的证据

Antiquity | 人骨同位素研究为重构丝绸之路绿洲人群互动网络提供新的证据

近日,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在国际考古学期刊Antiquity上发表了题为“Illuminating interaction networks along the Silk Roads: a multi-isotopic analysis of the Zaghunluq Cemetery, southern Xinjiang, China”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为考古科学中心王学烨特聘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唐自华副研究员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宇奇副教授。合作作者包括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鲁...

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团队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联合发表湘西地区战国时期青铜熔炼遗存的研究成果

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团队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联合发表湘西地区战国时期青铜熔炼遗存的研究成果

近日,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及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国际权威科技考古研究期刊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发表了以“Investigating Bronze Casting Production in Chu’s Western Borderlands during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c.306–221 BC): A case study of metallurgical materials excavated from tomb M19 of the Wangbao cemetery in Hunan, Chi...

殷墟传统之外:三星堆早期发掘与早期中国考古学

殷墟传统之外:三星堆早期发掘与早期中国考古学

以下文章来源于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作者霍巍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现国内统一刊号为CN51-1099/C。本刊发表文、史、哲、政、经、法等学科的优秀学术文章,旨在为世界范围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提供一个传播与交流学术问题的平台。作者简介霍巍,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五千年前中原人群生业与迁移模式研究取得新进展

五千年前中原人群生业与迁移模式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联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在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Osteoarchaeology发表题为“Multi-isotope analysis reveals human millet-based diets and limited mobility in the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ca. 5000 Years Ago”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为王学烨特聘副研究员,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顾万发研究员和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原海兵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剑桥大学曹豆豆,郑州...

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发表三星堆朱砂溯源新成果

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发表三星堆朱砂溯源新成果

近期,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在国际期刊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发表论文Research on the source of cinnabar excavated from Sanxingdui site in China based on sulphur and mercury isotope analyses。该研究通过硫、汞同位素分析结合考古与文献材料,系统探讨了三星堆遗址出土朱砂的来源问题,为揭示三星堆文明的资源网络和区域交流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四川大学考古...

考古科学中心地学考古团队在《史前考古》发表“2万年以来海平面变化与中国东部海岸带人类活动”

考古科学中心地学考古团队在《史前考古》发表“2万年以来海平面变化与中国东部海岸带人类活动”

近日,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地学考古实验室贺可洋特聘副研究员在《史前考古》发表“2万年以来海平面变化与中国东部海岸带人类活动”。我院贺可洋特聘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学部重大项目(T2192954)“海岸带环境变迁与文化文明演替”第一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42477479)和青年项目(41902187)为第二、第三资助,同时受江苏省地质局地勘基金项目(2024-SGH006)资助。末次冰消...

首页上页12345...7下页尾页